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三国历史经典记录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经典记录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想读真正的三国历史,有哪本书是比较正史的?
中国人公认的历代正史就是《二十四史》,还有本《资治通鉴》,如果要看关于三国正史的书籍,就看《二十四史》中的《后汉书》《三国志》和《资治通鉴》吧,其中《后汉书》《三国志》是纪传体,《资治通鉴》是编年体。
《后汉书》九十卷,南朝宋范晔撰。范晔以《东观汉记》为基本史料依据,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,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,删繁补缺,整齐故事,超越众家,后来居上。所以到了唐代,范晔《后汉书》取代《东观汉记》,与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并称“三史”,盛行于世。而诸家《后汉书》,除袁宏《后汉纪》外,都相继散亡。于是范晔《后汉书》成为我们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。范晔《后汉书》的记述,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,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,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。
《三国志》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,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六十年的历史。
《三国志》全书六十五卷,《魏书》三十卷,《蜀书》十五卷,《吴书》二十卷。陈寿是晋朝朝臣,晋承魏而得天下,所以《三国志》尊魏为正统。《三国志》为曹操写了本纪,而《蜀书》和《吴书》则记刘备为《先主传》,记孙权称《吴主传》,均只有传,没有纪。
《资治通鉴》简称“通鉴”,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,共294卷,耗时19年。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纪元前403年)写起,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(纪元959年)征淮南,计跨16个朝代,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。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,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。
至于其他的往往对曹魏***有偏见,比如当时吴人写的《阿瞒传》等,要不就是很久以后的人写的,很难还原历史的真实。至于《资治通鉴》虽是宋人写的,但因为有当时北宋全国的资料做基础,还是很客观的。
许攸的三国历史纪录?
许攸,东汉末年关中营帅。建安二十四年,许攸拥部曲不归附,而且有傲慢之言,曹操大怒,欲要出兵征伐。群臣都劝曹操,要对许攸***取怀柔政策,共同对付刘备集团这个强敌。曹操横握着刀放在膝盖,变色不听。后在杜袭的劝谏下,厚待、招抚许攸,许攸于是率部归附
三国正史书籍排名?
1.当然《三国志》之第一位了,前四史之一。三国正史舍它其谁?但必须要带“注”的。
2.《后汉书》,同样是前四史之一,东汉一 朝的历史,到下限是建安25年,也就是说,包括了三国最精彩的部分。
3《资治通鉴》汉纪、魏纪,不入二十四史,却是与史记齐名的大作。
4、《三国的碎屑》,现代人写的三国普及读物。
5、《易中天品三国》不用多说。
6、《大汉帝国在巴蜀》。现代人对三国的解读。
三国的正史有哪些?
关于三国正史的书籍,就看《二十四史》中的《后汉书》《三国志》和《资治通鉴》吧,其中《后汉书》《三国志》是纪传体,《资治通鉴》是编年体。
三国(220年-280年)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分裂历史时期。赤壁之战时,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。220年,曹丕篡汉称帝,定都洛阳,国号“魏”,史称曹魏,三国历史正式开始。221年,刘备称帝重建汉室,定都成都,国号“汉”,史称蜀汉。229年,孙权称帝,定都建邺,国号“吴”,史称东吴,至此三国正式鼎立(曹魏、蜀汉、东吴)。280年,晋灭东吴,一统中国,三国时期彻底结束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经典记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经典记录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