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汉朝官员韩信历史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朝官员韩信历史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韩信的主公是谁?
  2. 《楚汉传奇》中历史人物韩信是个怎样的人?
  3. 韩信曾坐拥72城,兵力超项羽跟刘邦总和,他为何不自己当皇帝?

韩信的主公是谁?

韩信的主公先是项羽,后是刘邦

汉朝官员韩信历史-汉朝官员韩信历史简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韩信(?~前196年),泗水郡淮阴县(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、淮阴区)人。汉朝西汉开国功臣、军事家,“汉初三杰”,“兵家四圣”,古代“军事思想“兵权谋家”的代表人物,后人奉为“兵仙”、“神帅”。

秦末大乱之际投奔项梁、项羽,未得重用。转投刘邦,经夏侯婴推荐,拜治粟都尉;经萧何保为大将,制定“汉中对策”,申军法,设还定三秦之计。刘邦兵败于彭城后,韩信先破楚军于京、索之间,后平定魏国,***北伐拿下代国。刘邦收其精兵后,背水一战,击败赵国,派人降服燕国。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奇兵的同时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。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,奉命攻打齐国,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。韩信攻打楚国,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。刘邦听从张良、陈平计策,撕毁鸿沟协议,追击项羽失败。汉五年,带兵会师垓下,围歼楚军。项羽死后,解除兵权,徙为楚王。因人诬告,贬为淮阴侯。吕后与萧何合谋,诱杀于长乐宫钟室,夷灭三族。

汉朝官员韩信历史-汉朝官员韩信历史简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韩信主公最初是项羽,后来是刘邦。

韩信是秦朝末年人,年轻时候什么也做不来,但是他有大志和大才,尤其在军事方面,是一个奇才。

汉朝官员韩信历史-汉朝官员韩信历史简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胯下受辱,说的就是韩信。在韩信年轻时候,有一个健硕的无赖,有一天见到韩信,要挺着很多人羞辱他,让韩信从自己胯下爬过去,韩信没有动怒,就乖乖爬了过去,众人哈哈大笑。韩信是不和这类人一般见识的,他以待天时。

秦末天下大乱,起义风起,韩信觉得机会到了,于是他投奔了当时最大的一支起义军——项羽麾下。可是项羽不是人才,只给了他一个郎官。他见不被重用,就跑到了刘邦一方。经萧何推荐,刘邦拜韩信为大将。

是刘邦!汉朝的开创者,最早韩信投靠的是项羽,因项羽此人非常自负,看不起别人!因此韩信感觉在项羽手下没什么出路,转投刘邦后刚开始也过的不怎么样,再次选择离开,但是刘邦有一得力手下叫萧何,萧何把韩信追回来了!注:萧何月下追韩信就是这个故事!

《楚汉***》中历史人物韩信是个怎样的人?

韩信是领兵统帅,建立汉朝功劳最大,是著名的军事家,韩信用兵,多多益善,出奇制胜,神出鬼设,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,创造了统兵神话,是名不虚传的兵神,少时能屈能伸,能忍胯下之辱,成名封王后意图谋反,被萧何吕后所害,是战场上的巨人,政治上矮人。

韩信曾坐拥72城,兵力超项羽跟刘邦总和,他为何不自己当皇帝?

韩信没有想过当皇帝,这是当时天下诸侯的普遍心态,刘邦是个意外。

(韩信剧照)

当皇帝就意味着走秦朝的路子,施行中央集权制,但摆在人们眼前的现例是秦始皇失败了,秦朝只存世15年便分崩离析。所以普天之下的诸侯王都认为那是一条走不通、注定失败的路,几乎没有人愿意再去尝试。

因此,最具实力的项羽也没有去当皇帝,他认为皇帝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闹剧,远不如顺应潮流,当个齐桓公式的霸主更现实。其实这就是一种在周朝分封制框架之下,历时800余年演变下来的春秋战国诸侯争霸、割据、并存的固有思维——战国思维。

秦始皇想打破这种思维,但失败了。它是一种新鲜事物,在世人眼中,秦始皇不过是做了场试验。于是在秦朝灭亡之后,诸侯割剧,自得其乐的思维很快复苏,原来它从来没有消失,而是处于暂时的冬眠状态,一直活在人们的殷殷期盼之中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汉朝的“皇帝”成功了,于是世人才看到了当皇帝的可能性,从而摒弃掉“战国细维”,形成“皇权思维”,并延续了两千余年。到了近代,辫子军张勋拥戴清室复辟,袁世凯自己搞复辟,都是没有走“皇权思维”的缘故。

回过头我们再看秦末。秦朝为什么灭亡的那么快?原因就是天下人都希望它灭亡,而且越快越好。所以当陈胜吴广振臂一呼,响应他们的有卧薪尝胆,韬光养晦的六国后裔、扛锄头握铁锹的农民、刘邦一样逃亡者及苦役、迫不及待的底层官吏等等。在这些人中,一半想回到战国时代,一半不堪秦***的压榨,而后一半人又服从了前一半人领导,于是,他们组成了一个“打碎秦朝,重建诸侯国”的整体。

所以我们才会到一个现象:陈胜吴广起兵两个多月便建立“张楚***”,陈胜本人急匆匆自立为王。吴广领兵攻打荥阳之前,陈胜还得给他一顶“***王”的帽子;接下来,陈胜派武臣攻取赵地,武臣很快自立赵王;赵王武臣派韩广去攻取燕地,韩广马上自立为燕王;周巿负责攻打魏地,他倒是没有自立,却拥立了魏国后裔魏咎;其余诸如齐地田儋兄弟自立、楚地项梁叔侄起兵,名义拥立楚怀王;稍后又陈余张耳拥立赵歇、魏豹自立魏王、张良求助于项梁,拥立韩国后裔等;另外还不能忽视那些跃跃欲试的秦朝官吏,代表人物如会稽郡守殷通、沛县县令等人。总之,在通往诸侯王的道路上,挤满了形形***的人,没有人甘于落后。直到项羽在关中分封时,共诞生了18个诸侯王。

回到韩信。韩信崛起于社会底层,他没有六国后裔的优越感,他却能看清社会的格局与潮流,所以他认为当诸侯王已经到达了人生的天花板,不可能再有上升及突破的空间。韩信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自立,与刘邦、项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。但这样一来,又与他在刘邦的名下当诸侯王没有什么差别,好处是还不留下背叛刘邦的坏名声。

那么韩信有没有当皇帝的能力呢?答案是否定的。首先就兵力而言,远不及刘邦与项羽兵力之合。韩信完全占领齐国之后兵力不足二十万,垓下之围时才达到了三十万。而当时在鸿沟对峙的刘邦项羽总兵力肯定超过了三十万,所以韩信没有明显的优势。

其次韩信占领的只是原来的齐国故地,确实有72座城池,但不占优势。因为刘邦除拥有固定的关中秦国故地及汉中、巴、蜀三郡外,另外在关东还有一些“机动”的势力范围。而齐国之南,荥阳以东,南抵闽越,理论上都可以划为项羽的势力范围。因此,韩信的“72座城”在刘邦项羽拥实力总合面前还是寒酸了许多。

再则,韩信也灭不了刘邦和项羽。因为韩信与刘邦决裂,刘邦也不会同项羽抱团。如果刘邦与项羽联手灭掉韩信,就意味着他失去了对项羽后方的战略优势,届时很他又有可能被项羽吃掉。韩信也不会坐视项羽攻打刘邦,因为刘邦灭亡就意味着他必须单挑项羽。既然不愿意和项羽单挑,韩信也不会去灭刘邦。刘邦又谁都打不过。所以,最终看似最弱的刘邦也会生存下来,与项羽、韩信形成“三足鼎立”之势。

(刘邦剧照)

综上所述,现实的情况决定了韩信只会做一个诸侯王,并且他认为刘邦即便称帝也不会分割他的利益,刘邦充其量是接了项羽的班儿,承担一下维护诸侯秩序的责任而已。不光是韩信这样认为,诸如英布、彭越、张敖、韩王信等诸侯王开始都是这样认为,只不过是最后都被刘邦忽悠了。因为刘邦选择的是“温水煮青蛙”的方式,到他去世,历经八年时间,只剩一个长沙王吴臣(吴芮之子)没被煮。

事实上,刘邦虽然当上了皇帝,只不过暂时是将异姓诸侯转化为刘姓宗亲,汉朝依然是一个诸侯割据的状态。吕后当政的15年里,这些诸侯都在蓄力;汉文帝时期,这些诸侯对刘邦的记忆尚且清晰;到了汉景帝时期,这些诸侯王终于“六亲不认”了;汉武帝时期,随着“推恩令”的有效实施及对朝廷内部格局的改动,汉朝才真正实现了中央集权,汉武帝成为君临天下的皇帝。从汉朝诞生那一日算起,这个过程经历了七十余年。

(汉武帝剧照)

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,但这此弊病逐一被刘邦及后继者化解掉了,所以汉朝这叶风浪中的扁舟才平稳靠岸。***如韩信当了皇帝,试问他有刘邦的能力吗?他的子孙有没有刘邦子孙的智慧呢?实际上韩信根本不具备刘邦的能力,至于皇位能不能传下去,更是一个未知数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官员韩信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官员韩信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